腾讯云 | 一部手机消灭“鬼探头”
清晨6点,刚出车的刘师傅就差点摊上事:一个行人突然从视野盲区冲出来,好在刘师傅反应快,一个急刹车,避免了交通事故,但这也让他冒出一身冷汗。 刘师傅遭遇的这种现象,俗称 “鬼探头”,不仅让广大司机深恶痛绝,也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安全和效率。 位于成都经开区的四川(成都)车联网先导区(以下简称“先导区”)正在尝试用数字技术解决这个难题。 “彻底消除视野盲区”
他们一个人开车,一个人扮演突然从视野盲区窜出来的行人,测试车里的手机能否及时收到预警。“感觉我们有时候是在用命在做测试。”宁哲笑着说道。 这套解决方案的核心,是通过消除司机的视野盲区,来避免“鬼探头”,这也是很多司机最迫切的需求。 对于这类需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动驾驶,在车上安装雷达、摄像头,让车去“感知”周围环境和障碍物,一旦遇上乱跑乱窜的行人,车就会紧急制动。 但现实挑战来自汽车的“超视距”问题。简单来说,摄像头和雷达都无法穿越障碍物,司机视线被遮挡了,车也同样看不到,视野盲区并没有被消除。 但如果换一个思路,这个问题可以巧妙地得到解决。那就是在道路上安装感知设备,创造一个视野范围更广的“上帝视角”,让汽车接收道路设备的信息,通过车路协同的方式消除视野盲区。 这也正是宁哲和同事们为先导区设计的方案。 由安装在路边的摄像头、雷达等设备,抓取路面数据。这些数据被传送到路边的边缘计算设备,通过设备内置的雷视融合算法,将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等数据进行分类。 分类的环境数据和司机行车信息被传送到云端处理。云端分析结果一旦预判行人要靠近车辆,就会发出预警,将信息推送至司机端。 利用腾讯的云端决策V2X技术,云端生成预警信息后,通过4G或5G网络,直接下发到手机,驾驶员通过App或者小程序,就可以收到预警消息。 不难看出,数据传输速度是这个方案能否成行的核心要素之一。据宁哲介绍,从路面信息采集,到云端数据处理,再到司机端收到预警,整个过程只需300毫秒,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司机可以快速决策,避免交通事故。 虽然路给到的预警消息,也可以直接发给高度智能化的车,让车来自动做决策,但考虑到这种车当前在国内的普及率并不高,腾讯的解决方案让司机用一部手机就能消灭“鬼探头”。 告别无限期拥堵 这套车、路、网实时互动的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鬼探头”的问题,也让司机、行人、交通管理者参与其中,让城市交通更顺畅。 比如,像刘师傅这样的老司机往往需要根据堵车原因来规划行程路径:如果只是早晚高峰堵车,根据经验就能判断出交通顺畅的时间;如果是轻微剐蹭,缓解也会较快;但如果是连环追尾事故,堵起来就会没完没了。现在的手机导航只能告诉司机前方拥堵,无法给出具体堵车原因。 这个问题在先导区也得到了解决。路边的摄像头将拍摄到的视频信息上传到云端,App、小程序通过“云端实时点播”功能,就能查看指定路口的视频信息。司机们可以根据拥堵的具体场景,来规划行车路径。 安装在路侧边缘的信号学习机,还可以实时采集路口红绿灯的信号数据,学习规则,精准预测红绿灯状态,信息被传递到云端,与司机端上报的车辆行驶速度、路口距离等信息结合,计算出合理车速。不需要中途停车,司机就可以顺利通过路口,免去频繁停车等待红绿灯的烦恼。要知道,出租车司机对每一次启动的耗油可是非常在意的,宁可开的慢点,也不希望总是刹车、重启。 在先导区,还有10辆L026路公交被改造成了智能网联公交。除了司机,乘客也能根据车内大屏了解车辆行驶状态、拥挤程度以及前方预计到站时间。在公交车站等车的乘客,也能通过联网的站牌,看到下一辆车什么时候到来。 在调度中心,交通管理者可以通过数据中心大屏,查看车辆行驶轨迹、红绿灯状态、路口等待时间等信息,及时研判交通态势。 以5G、AI、云计算、高精地图、数字孪生和车路协同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经在交通产业中得到了深度应用。目前,腾讯已经参与了成都、天津(西青)、重庆(两江)等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这些沉淀下来的技术实践,未来也将应用到出行的方方面面,让更多城市的交通更加顺畅。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最新文章
热点排行
-
1文件存储 NAS 和 对象存储 OSS 的区别
-
2天翼云云电脑 | 让电视一秒变身电脑
-
3阿里工程师太凶残了,竟把服务器泡在“水里”!
-
4腾讯云 | 想在微信群里发起9人以上的语音聊天怎么办?
-
52020 年 Q1 中国云市场份额:阿里云第一、华为云跃居第二、腾讯云下降为第三
-
6数据仓库终结者:Dremio
-
72020年云服务器哪家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UCloud测评报告
-
8阿里云 web 应用防火墙(WAF)价格:179元/年
-
92020 Q1 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 TOP3: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
-
10郑大一附院系统瘫痪 2 小时,运维人员被判 5 年半: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