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 云计算测评 云服务商动态 技术频道
上云无忧 > 云计算资讯  > 新闻资讯 > 全国首创!杭州为城市大脑立法

全国首创!杭州为城市大脑立法

发布时间: 2020-10-30 08:18:37 |浏览量:372| 评论: 0

正在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的杭州,有一个让城市“耳聪目明”的“CPU”——杭州城市大脑。

10月27日,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下称《条例》),并将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布施行。

这意味着,国内城市大脑领域有了首部地方性法规,城市大脑迎来立法“护航”。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姚颖康 摄

据统计,杭州实际管理人口已逾1000多万,有市场主体100多万个,在杭车辆逾300多万辆,各类在建工程4000多个,每年还有数以亿计的货物、人员进出。

为确保城市的高效精准施策和安全有序运行,早在2016年4月,杭州首创城市大脑,开启城市数字治理新征程,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通信息壁垒,唤醒沉睡的数据,为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宏观决策指挥、事件预测预警等提供支持,从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已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等11个重点领域的48个应用场景和204个数字驾驶舱,日均协同数据2亿余次。

“随着新模式、新业态迅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亟须通过立法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促进其良性发展。”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陈马多里表示。

陈马多里表示,制定《条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委全会精神的创新举措,更是推进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实践探索的迫切需要。

“城市大脑发源于杭州、实践于杭州,杭州作为数字政府转型和城市大脑建设的先行者,在数字治理方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模式,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经验。”陈马多里说,及时进行立法总结,也是固化经验做法,为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杭州方案”的需要。

“国内没有立法先例可循。”陈马多里透露,原本《条例》是今年的预备立法项目,新冠肺炎疫情中,杭州城市大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推动《条例》“超车”,成为正式立法项目。

据悉,作为一部创制性法规,《条例》首次明确了城市大脑的范畴、定位和功能,确定城市大脑是指由中枢、系统与平台、数字驾驶舱和应用场景等要素组成,以数据、算力、算法等为基础和支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全面、全程、全域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数字系统和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并对政府和部门职责进行了规定,防止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数据是城市大脑的基础要素,数据的采集、质量、安全对其建设与运行至关重要。《条例》规定,公共数据质量管理遵循“谁提供,谁负责”原则,数据的采集、存储、开放、利用、销毁和安全管理等都应依法开展,并保障数据采集对象的知情权、选择权。

一直关注城市大脑立法的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党工委书记陆霞表示:“这些都将有助于我们通过城市大脑运用数字化手段,进一步实现城市的高效精准施策和安全有序运行。”

为更好促进与规范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工作,《条例》以鼓励促进、鼓励创新为导向,提出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利用开放的数据依法开展应用开发、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活动,促进数据产业全业态协调发展等措施。

同时,针对部分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存在“被数字化”的困境,《条例》规定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确保决策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透明公平合理,并完善线下服务和救济渠道,保障公民选择传统服务方式的权利。

“《条例》以便民惠企为落脚点,以创新推动为理念,充分体现了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工作的目标要求。”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教授、浙江立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吴红列认为,杭州此次为城市大脑立法,将有助于推动城市大脑建设在法治轨道上长效运行,为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杭州方案。

更多【新闻资讯】相关文章

有话要说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微信
联系客服
400-826-7010
7x24小时客服热线
分享
  • QQ好友
  • QQ空间
  • 微信
  •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