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云无忧 > 文档中心 >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的应用策略
人脸离线识别SDK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的应用策略

文档简介:
如上图所示,人脸识别的核心业务流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检测采集:通过视频流实时检测跟踪,并采集到符合质量要求的人脸图片,用于后续的识别。 活体判断:为可选步骤,主要保障业务操作者为真人,避免业务作弊。加上这步的校验,即只有满足活体判断通过,人脸图片才会被采集。 【百度智能云】人脸识别 Android版 Windows版 Linux ARM版 海思版 RV1109/RV1126
*此产品及展示信息均由百度智能云官方提供。免费试用 咨询热线:400-826-7010,为您提供专业的售前咨询,让您快速了解云产品,助您轻松上云! 微信咨询
  免费试用、价格特惠

通用流程概述

如上图所示,人脸识别的核心业务流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 检测采集:通过视频流实时检测跟踪,并采集到符合质量要求的人脸图片,用于后续的识别。
  2. 活体判断:为可选步骤,主要保障业务操作者为真人,避免业务作弊。加上这步的校验,即只有满足活体判断通过,人脸图片才会被采集。
  3. 对比识别:1:1对比主要是判断「你是你」,用于核实身份的真实性;1:N搜索主要判断「你是谁」,用于明确身份的具体所属。

活体检测

活体基础原理

  • RGB可见光活体:主要基于图片破绽,判断目标对象是否为活体。例如图像中的屏幕反光、成像畸形等,最主要的应用情形为屏幕的二次翻拍等攻击防御。此种活体对于待检测图片的要求,主要需要满足画面中除了人脸以外,要尽可能保留一些背景内容,用于查找破绽,通常建议人脸与屏幕的长宽比为1:3。为控制达到此比例,建议通过调整最小检测人脸参数,控制采集的人脸不可过大,避免人脸面积占比过高,而导致图片中没有多少背景信息。同时RGB活体受光线影响较大,所以在强光、暗光等场景,容易数值波动较大,主要影响的是「通过率」,产品策略上需要通过适当的补光、使用宽动态镜头抵消逆光等方式缓解。
  • NIR近红外活体:主要基于近红外光线反射成像原理,通过人脸呈现来判断是否为活体。即使是夜间或者没有自然光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判断活体。因为其成像特点,对于屏幕、图片等攻击形式,基本可以达到近似于100%的活体防御。同时近红外设备的成本,相对性价比更高。
  • Depth深度活体(3D结构光):结构光原理是通过主动光发射,在物体上形成光栅,并接受此信息进行活体分析。同样可以不需要自然光。3D结构光的成像更为稳定,抗攻击能力更强,对图像噪声的抗干扰能力也更强,是相对更加安全和稳定的方案,但相应的硬件设备造价也较高,需要根据实际业务成本预算,进行综合考虑。

以上,无论活体是否可以通过,我们业务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进行「对比识别」,所以拿到合适的RGB图像还是最为关键,保障符合条件的RGB图像获取也是需要在活体判断同时,最为需要关注的事情。

在实际业务场景中,需要根据场景特点,灵活组合使用以上几种活体方案。当然,实际业务中,没有绝对100%的安全,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业务流程特点,指定一系列的辅助措施,如证件信息读取、密码、其他生物特征识别等,达到刚安全的核验。

产品应用策略

活体判断逻辑简单理解为:满足活体条件才可以采集图片,否则一直反复判断,直到满足活体条件为止。因为我们最终送去识别的图片是RGB图片,所以需要保证活体通过时,在同一时间采集RGB图片,才可真正防止作弊攻击。当多种活体叠加使用时,需要满足所有活体都通过,才能出发此操作,如果有任一活体没有通过,都不可进入识别步骤。

场景及应用方案

  • 通行场景:此场景通常保障通行速度为主,确保不影响通行秩序和效率。所以建议无需使用三重活体检测,可仅用NIR活体或Depth活体,保障效率同时仍可保证安全性。
  • 身份核验场景:此场景通常保障业务安全性为主,可尽可能提供更加安全的活体方案。如RGB+NIR,或者RGB+Depth,乃至RGB+NIR+Depth,最大程度确保对攻击的拒绝率较高。
  • 强光/暗光场景:光线较强的场景,RGB活体会受影响比较严重,建议使用NIR或者Depth活体,同时尽量通过产品策略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光线,例如添加补光灯、配备遮光板等。

应用方案及模组选择

  • 无需活体:如有人值守的场景下,活体检测并无太大的必要(活体检测也会增加额外的业务耗时),现有设备的单目USB摄像头即可。
  • 仅用RGB可见光活体:如果您的设备已经配备了USB单目摄像头,则无需更换,输出的RGB图像可直接用于RGB可见光活体算法识别。
  • RGB可见光+NIR近红外活体:需要配备能够同时获取RGB、NIR近红外数据的镜头使用。
  • RGB可见光+Depth深度活体:需要配备能够同时获取RGB、Depth深度图像数据的镜头使用。
  • RGB可见光+NIR近红外+Depth深度活体:此种方式安全度最高,目前SDK正在模组适配中,后续会陆续推出已适配的模组方案,敬请期待。

指标

活体检测存在几个标准的指标,如下所示:

  • 拒绝率(TRR):如99%,代表100次作弊假体攻击,会有99次被拒绝。
  • 误拒率(FRR):如0.5%,指1000次真人请求,会有5次因为活体分数低于阈值被错误拒绝。
  • 通过率(TAR):如99%,指100次真人请求,会有99次因为活体分数高于阈值而通过。
  • 阈值(Threshold):高于此数值,则可判断为活体。

温馨提示:此SDK涉及多种离线活体检测模型,加上镜头模组效果各异,使用环境也较为复杂,以下给出综合测试值,仅供参考:

  • 拒绝率:> 99.5%
  • 误拒率:< 1%
  • 通过率:> 99%

阈值选择推荐

活体分值区间为[0~1],大部分情况的活体攻击,活体分值近似于接近0.0,建议阈值如下,高于此阈值的即可判断为活体。

  • RGB可见光活体:0.8
  • NIR近红外活体:0.8
  • Depth深度活体(3D结构光):0.8

人脸1:1对比

人脸对比分为两种常见形态,具体如下:

对比类型:图片vs图片

如果有两张待对比的图片(如证件图片、以事先获取到的人脸生活照等),则可以直接通过离线SDK进行对比,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对比类型:实时视频流vs图片

这是最为常见的1:1对比类型,一张事先获取的图片(通常为身份证芯片照、证件照片等),与现场人脸采集的图片进行对比。如果需要为无人看守,则需要配备活体检测保障业务真实性和安全性。

人脸1:N搜索

将需要识别的人脸图片集注册到本地人脸库中,当有用户需要识别身份时,从视频流中实时采集人脸图片,与人脸库中的人脸集合对比,得到搜索结果。如果需要为无人看守,则需要配备活体检测保障业务真实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档
  • 计费简介: 人脸离线SDK根据设备授权数量收取费用,按累计阶梯计费,随着购买数量的增加,授权单价将会降低。购买授权并激活后,即可下载授权文件,永久有效。 每个账号下默认分配5个试用版序列号,有效期为三个月,供您前期测试。 【百度智能云】人脸识别 Android版 Windows版 Linux ARM版 海思版 RV1109/RV1126
  • 概述: 百度人脸离线识别SDK Android版本,主要支持RK3288、3399芯片平台,且已验证支持高通450/8953、MTK6763/8788(可登陆百度智能云控制台console后台获取SDK部署包) 【百度智能云】人脸识别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 Windows版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 Linux ARM版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 海思版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 RV1109/RV1126
  • 版本:v6.3 日期:2021.12.28 更新说明:1. 依赖库拆减、使sdk主库不依赖镜头模组库,镜头模组库需要时候单独添加; 2. sdk自动授权激活; 3. 新增设备指纹接口; 4. 人脸库优化,支持中文路径、用户信息支持中文参数,人脸图片入库等; 5. 模型可根据需要删减、模型能力可定制化设置; 6. 新增特征值多端对齐示例代码。 【百度智能云】人脸识别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 Android版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 Linux ARM版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 海思版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 RV1109/RV1126
  • 概述: 百度人脸离线识别SDK Linux arm 版本,主要支持RK3288、3399芯片ubuntu平台,可登陆百度智能云控制台console后台获取SDK部署包 【百度智能云】人脸识别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 Android版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 Windows版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 海思版 【百度智能云】人脸离线识别SDK RV1109/RV1126
  • 人脸识别特征值同步接口: 人脸识别特征值同步接口可以实现人脸特征抽取和人脸库的构建。 该接口主要用于在服务端(云端)提取与人脸离线识别SDK通用的人脸特征值,通过调用该接口获取到的人脸特征值及构建的人脸库可以直接导入离线设备端作为人脸离线识别SDK的底库。 【百度智能云】人脸识别 Android版 Windows版 Linux ARM版 海思版 RV1109/RV1126
官方微信
联系客服
400-826-7010
7x24小时客服热线
分享
  • QQ好友
  • QQ空间
  • 微信
  •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