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简介:
常见问题
Q:对象存储(融合版)的定义?
A:对象存储(融合版)支持块、文件以及对象等标准协议接口,提供非结构化数据的无限存储服务。
Q:对象存储(融合版)的适用场景?
A:重点适用中国电信政企客户在视频监控、医疗影像、媒体资源管理等业务领域中海量非结构化数据上云需求。
Q:产品中“文件存储”功能的适合应用及使用限制?
A:“文件存储”基于POSIX文件接口,支持标准NFS、CIFS协议,客户侧本地应用或云上应用均可对接,可通过专线、云上内网方式接入,支持缓存及直连模式。
适用于低频、中频读写访问、业务弹性扩展、成本敏感型的文件共享存储场景。重点针对视频监控、医疗影像、媒资存储等场景推广,在此类场景中如客户侧应用不支持改造或仅支持少量改造时,优先推荐使用文件存储。不适合数据库、高性能计算等对IO吞吐要求较高的场景。
Q:产品中“对象存储”功能的适合应用及使用限制?
A:“对象存储”支持标准S3协议,由于对象存储扁平化特性,可支持储海量数据的读写。客户可通过专线、云上内网、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接入。适合图片、视频等海量文件的存储、网页静态和动态资源分离、云端数据处理等。
Q:产品中“块存储”功能的适合应用及使用限制?
A:“块存储”支持标准iSCSI协议客户侧本地应用或云上应用均可对接,推荐通过专线接入或云上应用访问。适用于低频、中频读写访问、业务弹性扩展、成本敏感型的存储场景。重点针对视频监控、医疗影像、媒资存储等场景推广,在此类场景中客户侧应用不支持改造或仅支持少量改造,且不具备条件对接文件存储时,可选择使用块存储。不适合数据库、高性能计算等对IO吞吐要求较高的场景。
Q:对象存储(融合版)产品的开放范围?
A:天翼云门户目前支持对象存储(融合版)中对象存储能力的按需计费开通,其它能力(如文件存储、块存储等)暂不面向线上预付费客户开放,如需使用其他产品能力,可咨询当地客户经理。
Q:对象存储(融合版)如何计费?
A:目前对象存储(融合版)费用由存储容量和流出流量两部分组成,根据开通的资源包大小和时长进行计费。
Q:对象存储(融合版)是否支持私有云部署?
A:暂不支持,但用户可以专线等形式进行私有化对接,具体可联络当地客户经理。
Q:如何进入对象存储(融合版)控制台?
A:开通对象存储(融合版)服务后,登录天翼云门户,在“控制中心”点击“对象存储(融合版)”,即可进入控制台。
Q:对象存储(融合版)有哪些数据访问方式?
A:
功能类型 |
访问方式 |
块存储 |
标准iscsi协议 |
文件存储 |
标准NFS、CIFS协议 |
对象存储 |
对象存储(融合版)控制台 API接口(兼容标准S3协议) 第三方工具如S3Browser、S3cmd或AWSCli等 |
Q:采用“文件存储”时,有直连和缓存两种模式,其差异及适用场景是什么?
A:直连模式指本地主机与云存储端直接传输数据,主要适用于读写性能要求不高、对网络抖动不敏感、网络接入条件较好的场景;
缓存模式指在客户侧主机部署缓存软件,数据流先存入缓存系统,后异步写入云存储,适用于读写性能要求较高、对网络抖动较敏感或网络带宽不足的场景。
Q:用户采用缓存模式使用“文件存储”时,缓存机的建议配置是什么?
A:文件存储采用缓存模式接入时,缓存机推荐配置为4核处理器、4G内存、500G硬盘,可部署在客户侧虚拟机或物理机上,建议优先选择使用虚拟机作为缓存机。
Q:用户采用缓存模式使用“文件存储”时,如何安装部署缓存机?
A:客户提供缓存服务器及远程登录账号,云公司提供远程安装部署及技术支持。
使用客户虚机部署:客户导入天翼云提供的虚拟机镜像进行系统初始化。此方式客户需要提供一个能够访问资源池网关的IP。在主机及网络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天翼云工作人员两个工作日内完成部署。
使用客户物理机部署:不具备虚机的条件下可使用物理机作为缓存机,物理机需要安装centos7操作系统,客户需要提供一个能够访问资源池网关的IP。在主机及网络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天翼云工作人员三个工作日内完成部署。
Q:文件存储采用缓存模式接入时,哪些故障可能造成数据丢失?
A:缓存系统所在硬盘或主机故障且有数据未及时写入云存储端的请况下会造成数据丢失。网络中断时,缓存可能产生积压从而造成数据丢失。这种情况下,可通过云端数据快照恢复故障点前一天的数据。缓存系统所在硬盘出现故障且有数据未及时写入云存储端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
Q:用户采用缓存模式使用“文件存储”时,故障责任界面如何划分?
A:缓存模式的硬件服务器和网络环境由用户提供,客户负责客户侧服务器、网络维护,确保服务器及网络可用;天翼云媒体存储团队负责软件技术支持及维护,确保缓存软件可用。以下原因造成故障天翼云不承担责任:
(1) 服务器自身的硬件故障;
(2) 服务器未按照推荐配置和软件环境进行部署;
(3) 机房网络波动或网络配置变更;
(4) 电力系统故障;
(5) 非天翼云员工做出的配置变更;
(6) 不可抗力造成的物理故障;
(7) 客户自身安全管控措施不当造成的服务器被入侵。